“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以此为根本遵循。”说起自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经历,县教师发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徐瑶告诉记者,作为新时代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当好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用生命影响生命,赋予生命以最美的内涵。2009年,大学毕业后,徐瑶选择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班里学生父母的长期缺位,长期处于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在学校遭遇挫折休学后,感到生活无意义,看不到未来,感受不到爱和接纳近乎绝望等心理问题,在平时教学中都是司空见惯的。”徐瑶向记者介绍道。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徐瑶把校园心理剧作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凭借着专业心理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遇见这些家庭的学生,令她深思并改变教学方式,由室内转向室外、由校园转向社会。2010年8月,徐瑶联系组织全县心理学专业人士,成立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自己掏钱租赁一间100平方米的房子,成立“七彩阳光”心理服务中心,为社会提供义务心理咨询和指导服务。
让爱汇聚在七彩阳光,将希望点燃在滨海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多年来,徐瑶一直致力于传播心理健康和社会公益,创新工作理念,走进社区、学校、军营、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宣讲与咨询服务;积极培育心理教师、志愿者、社工三支队伍,成立“兼合式”党支部,以党建带团建开展活动进行思想引领。创新尝试项目化推动留守儿童心理关爱工作,走进村小,寻找更能实现心育理念的土壤;课题研究,探寻一种更好的团体辅导方式,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试点,链接资源实现了心理阵地全覆盖。她从外围向核心不断前行,虽然走过不少弯路,却也意外得到了很多赞美和表扬。她还在社区成立心理咨询服务站,开展家庭教育与家长成长沙龙。
在徐瑶的推动下,县心理健康智能云平台和心理健康指导维护中心于2019年12月建成,为全县33所中小学心理咨询室配备必需的心理设备,初步实现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全覆盖,完善县心理健康教育云服务体系,开通热线,打造未成年人心理援助新平台。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七彩阳光志愿者团队第一时间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筹集了360套防护服。为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县心育平台于当年2月1日起迅速招募了符合专业标准的滨海心育防疫心理援助专业团队近百人,开通心育热线心理援助热线。利用云平台,对全县4万多名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危机筛查,对存在心理健康风险的学生进行筛查和重点关注,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同时为改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依据。为全县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网络咨询582次,录制心理陪护微视频50个,网络点击量5万多次。
推进我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扶贫项目,培育心育队伍,推动乡村教育改革;安全讲师队伍深入34所村小,讲授内容涵盖青春期女生生理与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以及“五防安全教育”;女生关爱保护工作目前已覆盖91所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近700场次;“和爱”家庭教育讲师走进14个镇村开展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指导留守儿童监护人科学教养;项目化推进困境儿童心理健康项目,打造试点,推进品格提升项目……说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心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作为参与者和见证人的徐瑶不胜枚举。
“这十年,撤并村小实行教育集团化,由原来139所村小到现在仅剩29所;这十年,我们遇见过的孩子都在逐渐变得阳光自信;这十年,我们的志愿者和服务的家庭越来越幸福;这十年,我们滨海留守儿童工作协同治理,志愿服务的土壤越来越扎实、专业……面对这些变化,我感到无比兴奋。”
回看这十年,徐瑶感慨颇深,她表示:“今后将加大理论研究和工作途径探索的力度,打造滨海心育特色品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