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滨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百万人民,团结拼博,砥砺前行,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作为一名滨海人,我由衷地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今年67岁的刘军,现任县关工委副主任,曾任《滨海日报》社副总编辑等职务,也是一名市劳动模范。多年来,他积极投身滨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努力营造向善向上的舆论氛围。在光荣退休后,他又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队伍中,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城乡面貌更亮丽
在刘军的记忆中,县城的模样是“小小渔市口(老西街),一家铁匠铺,三家豆腐店,与城外连接的是四座土木桥。”在农村,农民住的是茅草屋、丁头房,交通出行时大都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出行主要靠两条腿。而现在,全县城乡面貌变得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
城市品位全面提升。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一个对外形象的窗口,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城市人居环境承载着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经过10年的不断建设,通过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县城规模年年扩大,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公园美景如画,学校、医院布局合理,体育、文化设施星罗棋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走进滨海的乡村,现代化的生产基地,错落有致的新型社区,卫生整洁的柏油路面,郁郁葱葱的绿植花卉,比比皆是,别有一番景致。
交通出行更快捷
海港大道、东海大道等10条骨干道路建成通车,“六纵六横”骨干路网,“三环九纵九横”城市路网,市县镇村公交一体化……说起滨海的交通,刘军竖起了大拇指。他深有感触地说,10年来,滨海的交通事业蒸蒸日上,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一个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路网基本形成,交通发展成果惠及了更多群众,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更加多样化,新能源公交车、滴滴车、顺风车便利快捷,更让人高兴地是,“轿车已开进寻常百姓家”。
刘军还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两次应邀体验乘坐盐青铁路和盐通高铁的情景。2018年12月26日,百万滨海人民对高铁的期盼梦想成真,动车从盐城经过滨海一路北上,结束了我县不通火车的历史。当天,我县一批劳模代表在县领导的欢送下欣然登上列车,亲身体验风驰电掣的速度,深切感悟经济发展给交通出行带来的变化。当天,正巧是刘军的生日,跟随采访的县主流媒体记者及同行的人,特地为他送上生日礼物和鲜花,共庆这个难忘的日子。2020年12月30日,刘军又一次作为劳模代表,受邀体验从滨海开往上海的首班高铁。他激动地说,现在坐高铁到上海不到3个小时,比以前坐客车大大缩短了时间,这真是一条幸福路、平安路,更是一条助推滨海承接并融入大上海的“高速路”。
精神力量更昂扬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干群的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刘军现在从事的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经常接触到“五老”人员。“五老”们主动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热心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奔波忙碌,有的致力于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培养“四有”新人,有的致力扶贫捐款、结对助学,圆孩子“求学梦”,筑伟大“中国梦”。
我县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和“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盐城好人”“滨海好人”。刘军也是受表彰的“滨海好人”和见义勇为人物。2021年7月31日,他在外出办事途中,看到一名女职工遇到车祸受了重伤,立即出手相救,在拨打完急救电话后,他将受伤女子半抱着坐在地上,不顾血污,拿着手帕捂住女子伤口,直到救护车到来。
更令刘军感动的是,在这几年的防疫抗疫中,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样展示出特有的精神风貌。面对隔离、非必要不外出等管控措施给个人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便,全县干群积极响应号召,一切围绕抗疫大局,一切服从抗疫大局。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防疫抗疫第一线,众志成城,用坚守和奉献筑牢防火墙。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支援武汉、苏州、上海等地抗疫,充分展现了滨海人的大局意识和互助精神。
滨海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史诗。刘军深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进中的滨海,未来的前进步伐会迈的更快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