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筠,1987年10月出生,201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四级警长。2010年6月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后,彭玲筠通过社会招考成为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负责刑警大队逃犯追捕工作。通过连续多年的钻业务、攻难题,逐步由一名工作外行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近年来,她每年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20余条,通过“大数据”研判先后助力抓获各类逃犯80余名,荣获县“巾帼女警”、第二届“滨海先锋”等荣誉称号。
非警校毕业,从未接触过研判工作,任务来了怎么办?作为基层民警的彭玲筠认为,想方设法、迎难而上是唯一的办法,“鸡蛋挑骨头”式的缜密心思是干好追逃工作的“点金石”。
对逃犯而言,其身份可以“漂泊”,名字可以改变,甚至乡音也可以刻意更改,但容貌不会有太大变化。通过人像比对技术,一张张图、一个个面孔的比对、判断和甄别,在海量照片中,彭玲筠找到了潜逃12年的逃犯于某银的另一个身份。2021年7月26日,贵州警方根据其推送的线索,成功抓获2009年涉嫌故意伤害的在逃人员于某银。
随着时代进步,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生存留痕,任何人要想毫无迹象基本没有可能。彭玲筠抓住这个要点,多次抽丝剥茧,让逃犯现出原形。2021年4月,通过对一名逃犯的社会关系、从业经历等线索进行梳理,明确其有一女朋友名为孙某某。经过深入研判,发现孙某某在逃犯潜逃期间,在广东珠海、贵州遵义等地铁路、银联活动频繁。经梳理,发现一名为覃某某的贵州籍人员与孙某某有两条铁路同行记录,后将覃某某平台户籍照片与逃犯进行面部细节特征人工比对,初步确定人员一致,最终成功将漂白身份潜逃5年的命案逃犯成功抓获。
逃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无法乘坐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自己开车是远距离出行的唯一选择。彭玲筠通过查询逃犯的违章记录,又将一批逃犯线索挖掘了出来。2020年,一条违章记录引起彭玲筠的注意,该违章车辆车主登记人陈某与石某平为夫妻关系,而石某平为2017年因虚开增值税发票被山东警方上网追逃。通过对陈某与石某平名下车辆的活动轨迹进行研判并调取相关抓拍照片,成功获取了石某平藏匿线索,根据彭玲筠提供的线索,山西警方仅用时3天就将逃犯抓获。
2021年,彭玲筠被派驻到省刑警总队大数据刑事侦查中心学习。派驻期间,她积极投身“云剑”追逃行动,主动要求分配到任务最重的追逃组,凭借自身精湛的业务技能,共研判上报“两在外”在逃人员线索94条,直接助力外省市公安机关抓获各类在逃人员25名,受到省公安厅特别表彰。
作为一名刑侦女警,彭玲筠潜心案件研判,一心一意扑在公安工作岗位上,默默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