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快递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公众关注:我的快递怎么“卡”在路上了?特殊时期,快递包裹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安全?一件快递,从快递公司到达市民手中,要经过怎样的防疫流程?能不能让人放心?4月20日,记者实地探访中国邮政滨海分公司邮件处理中心和县城营投部。
当日早上8时42分,一辆满载快件包裹的转运车缓缓停靠中国邮政滨海分公司邮件处理中心门口,市趟邮运驾驶员熟练地开始接受防疫查验。
市趟邮运驾驶员王长青是市邮件转运中心的一名司机,负责每天从盐城往滨海投递快件。他下车后随即接受工作人员的体温测量、扫描场所码、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及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一系列防控查验程序,接着在登记表上登记好个人相关信息。
“现在疫情管控期间,我们都走国道,路上查验卡口多,我今天早上6点就出发了,以前8点前就能到,现在要多花点时间。”严格的检查程序,让市趟邮运驾驶员在路上的时间要延长一些。
快件转运车到达该公司邮件处理中心卸货完毕后,市趟邮运驾驶员们会立即返回。“现在盐城来滨海的市趟邮运驾驶员上下午各跑一趟,在快件包裹卸货的时候,他们只能在驾驶室休息。卸货完成后即刻返回,避免与外界接触,也避免感染的风险。”该公司邮件处理中心负责人沈学文告诉记者。
该中心承接全县5条镇区邮件专线的邮件处理与转运,快件包裹到处理中心后如何做消杀?记者来到该中心快件卸货口看到,工作人员正对快件包裹转运车外部进行消杀,经过消杀后,一条传输带直通转运车车厢内部,将快件包裹“接”出来。紧接着,快件包裹在传输带上要依次经过雾化消毒机喷出的消毒液的“沐浴”后,才可以进入分拣流水线。沈学文告诉记者,每一个快件到镇区网点后还要再次进行消杀,才能投递到客户手中。
除了对车辆外部和快件表面进行消杀,该公司还加强对操作场地环境进行消杀。中国邮政滨海分公司运营监控部经理朱海冰介绍说,该公司每天早、中、晚分3次对邮件处理中心和县城营投部的操作场地、设备、邮件存放区等区域进行整体消杀,严格做到未经消杀货物不卸车、包裹不转运。
普通的快递包裹通过流程化的消杀措施,能保证第一时间安全送到客户手中。但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快件,特别是国际快件,是否同样也能保证安全?据介绍,该公司对收到的涉疫和国际邮件,第一时间组织防疫工作人员进行全覆盖消杀,并报县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合格后,存放至进口国际邮件和疫区邮件存放区,并进行静置和特殊处理,确保国内、国外邮件分区隔离,保证内外不交叉,严防疫情输入。
在工作人员安全管控方面,该公司切实强化“外防输入”,除了严格落实国际、国内业务分区作业和高风险岗位人员固定岗位闭环管理及首站消毒责任制外,还对日常工作人员提出非常具体的操作要求,全面实行人员管理和邮件处理全环节闭环管理。
记者在该公司县城营投部看到,投递员们正在有序分拣各自负责区域内的快件包裹。县城营投部承接县城区域内邮件的送件揽件,快件量大、接触人多。“我们要求快递员外出送件揽件时,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实行无接触配送,减少与客户间的直接接触。返回作业区后,我们还要对车辆再次进行消杀。”县城营投部经理杨勇说,严格要求快递员上岗时,戴好医用一次性手套和医用外科口罩,落实接种疫苗、每日核酸检测、测体温等基本健康防护措施,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现在邮政快递业务因各地不同的管控政策以及车辆查验流程,运输时长较往常有一定程度延长。”谈及如今快递的畅通和时效等话题,杨勇告诉记者。下一步,中国邮政滨海分公司将严格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持续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加强快递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确保人员、车辆、邮件安全,让广大群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