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滨海港经济区大力实施强产业、优生态、富民生、靓形象“四大工程”,奋力书写好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的“经济区答卷”。
强产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土地流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优质化、绿色化水平,打造优质商品粮种植基地。加快打造白首乌基地,做好特色产业,推动白首乌进入国家药典目录、有效嫁接“同仁堂”品牌,提升首乌附加值。紧紧围绕港城供需接轨,发展四青蔬菜种植,加快高效生态水产养殖布局。以白首乌国际康养小镇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黄河故道博物馆、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等建设,全面丰富月亮湾旅游度假区内涵,切实做好乡村旅游文章。
优生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全域老旧村庄改造,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绿化亮化等配套服务水平。建立区村环卫体系,配备一体化清扫车等专业装备器械,健全巡查、保洁、管控“三位一体”全域长效管护机制,高标准推动生活垃圾、农村旱厕等全域清理。紧盯“治污、增绿、降碳”三大重点,落实“河长制”“湾滩长制”,抓好翻身河养殖场整治、海滩垃圾清理等治理工作。快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让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底色更加鲜绿。
富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加快推动各村连片流转土地,大力实施“一村一特色”示范田工程,重点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等新业态。充分发挥村干部“领头雁”作用,用好“田秀才”“土专家”,带领群众发展电子商务、农家乐等产业项目,实现家门口创业增收。加快推进港城中学、第二中学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经济区中心小学、港城幼儿园等新建工程,规划建设八港路法治党建道德文化景观长廊,全面提升人文环境。
靓形象,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以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坚持末端处理和前端治理相结合,发挥安全生产、作风建设可视化监管平台作用,有机整合小街数字化社会治理中心治理功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扎实开展送戏下乡、送法下乡、艺术普及进乡村等实践活动,倡导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