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红 守护蓝 数据“清”—— 县公安局绘就抗疫一线平安画卷
  连日来,县公安局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全警发动,齐心战“疫”,无论是临近退休的“60后”还是初着藏蓝的“00后”,携手并肩在“疫”线中逆风而行。一支支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一张张防控网密集织就,一抹抹党旗红、守护蓝和数据“清”,共同绘就一幅精心守护滨城的平安画卷。
  “党旗红”吹响先锋号
  G15高速口查控点是目前我县车流量最多的入口,每天车流量高达1000多车次。在该查控点,有一群从警数十年的老党员、老交警,他们已临近退休,但自从疫情发生以后,昼夜坚守在查控点,为青年民警树立了榜样。
  “请您出示企业或单位所在地街道开具的接车证、通行证!”在该查控点,老警察詹古春正在查验一辆货车。为了外防疫情输入,县公安局严格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由4名疫情防控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参加,成立卡口工作查验小组,实行24小时坚守。
  “我们4名老同志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慢性病,为了不忘记用药,局里在查控点为我们安置一个药箱,有我们4人日常服用的药物。”换岗前,老警察王文华一边服用降压药、一边对笔者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哪里,党旗红就高高飘扬在哪里。”王文华说。
  “他们都是警界的老前辈,为人朴实,工作踏实,是我们年轻民警学习的榜样。这次在抗击疫情车辆查验、劝返工作中,他们靠耐心和经验,始终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李文松说。
  “守护蓝”敲开万户门
  “咚咚咚……”看似简单的敲门动作,社区民警石磊不知重复了多少次。“您好,我们是社区防疫工作人员,来向您了解一下情况”“这是《疫情防控告知书》,请您看一下”“麻烦您出示一下行程卡、健康码。您家里有几口人?近期有去外地的人员吗……”这样的话,石磊每天讲了不下百遍。
  自我县开展疫情防控“敲门行动”以来,县公安局组织民警挨家挨户敲门走访,认真询问,与每一位群众面对面详细了解家庭成员核酸检测情况,切实做到信息采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应登尽登。
  “场所码主要是方便对顾客进行登记,核验掌握顾客健康信息。”近日,为了加快普及场所码的知晓率和使用率,社区民警沈弘光按照“一店一码”要求,来到辖区内的所有商铺协助张贴场所码。他说,因为刚开始推广,很多群众不理解,需要耐心解释,虽然速度慢,但一定要让商家和顾客打心底里认可,才会主动把场所码这个法宝用起来。
  连日来,县公安局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检查、巡查频次和力度,落实场所码全覆盖、无死角,常态化开展不定期检查,持续跟踪,结合“敲门行动”,确保“家家到、段段清、兜底翻”,有效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数据‘清’”织密防控网
  “一条信息对应的就是一个人,每个人至少打一个电话,多的要打三四个才能核对好,平均每人每天要拨打120多个电话。”县公安局党员民警杨树说,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该局疫情防控平台共有11万余条信息。“来滨返滨人员数据必须随接随查、日清日结,才能跑赢病毒。”杨树仰头向因熬夜发红的眼睛滴了两滴眼药水。
  “流调溯源追寻的是过程,背后有成千上万条零碎的信息要汇总。密接人员坐在哪张桌子?谁曾与感染者最近?谁没戴口罩?谁曾与感染者在洗手间擦肩或有过交流等等信息还原,不能出现信息的断裂和空挡。”民警朱昊晗介绍说。自收到涉疫数据算起,必须在1小时内上报初步轨迹,4小时内查清基本情况,12小时内完成流调溯源报告,同步将涉疫人员及场所管控到位。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县公安局完成上级交办流调溯源任务32个,排查有效信息10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