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文明实践激荡滨城——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现场见闻
  云平台控制中心,志愿者精准对接群众点单开展志愿服务;国风堂内,古筝老师正在进行古筝托指教学;非遗展区,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孩子们剪纸艺术;淮剧展区,淮剧爱好者在舞台上切磋交流;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志愿者正陪孩子们一起玩沙盘游戏;科普空间,县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进行急救技能演示,吸引不少小市民前来观看……这是12月17日记者走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看到的场景。
  近年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建立三级组织体系,推行“五有”建设标准,搭建5个服务平台,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6项文明实践活动,已成为我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学习科学理论的主阵地、弘扬传统文化和培育文明乡风的传播站、帮助群众掌握技能和增收致富的充电站,让群众在体验融入中激发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滨海模式。
  理论宣讲厅,定期开通网络直播间,邀请专家学者、百姓名嘴进行理论宣讲网络直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红色文化厅,通过红色地图、展板展示、虚拟VR体验、图文大事记等,让群众充分了解滨海丰富的红色资源,记住这个英雄之城、红色之城;风尚滨海展区,围绕群众的衣食住行进行设计,包括文明交通、文明餐饮、移风易俗、积分兑换等内容;新风堂,屏幕播放着我县移风易俗的点滴印记,平时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团体活动,举办文明实践小型演出;文明创建长廊,展示了我县文明创建部分成果,好人墙,用好人故事引领道德风尚,以凡人善举汇聚大爱力量……
  在志愿先锋长廊的墙面上,展示着理论宣讲、文明风尚、教育体育、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分队文明实践活动剪影。今年,我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组建理论宣讲等8支县级志愿服务分队,每个镇(区、街道)成立相应的8支志愿服务队,每个村(社区)成立5支志愿服务队。自今年3月正式挂牌以来,在全县建立15个实践所、419个实践站,在全县各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0场次,受益群众20余万人;目前全县注册志愿服务组织557个,注册志愿者32.6万人。每月在县主流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重点志愿服务项目250个以上,做到实践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城市书房区内,环境优雅,图书种类众多,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阅读充电,享受书香。“这里有很多我喜欢的文学类书籍,周末的时候我会约上好朋友来这里看书、借书,提升文学修养。”县一中西湖路校区学生江柯瑞告诉记者。城市书房还设置了唱吧和朗读亭,让市民通过自己的声音,感受阅读之趣、音乐之美;电子阅览区,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突破文化信息资源的地域限制;阅读分享会,定期邀请我县朗诵团、读书会到这里举行阅读分享活动。此外,城市书房是我县阅读新空间之一。我县致力建设书香滨海,县城范围内重点打造了3处阅读新空间,每个阅读新空间图书量不少于8000册,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
  志愿者驿站,作为政府志愿服务力量的补充,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在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安排了七彩阳光、青橙之家、齐心社工、圆梦等8家优秀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驻地办公,使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更加专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既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战略之举,也是新形势下激活基层、打牢基础的创新之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守正为要、创新为贵、实践为重,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扎实推进,不断形成新认识、总结新经验,努力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