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
版面
上期
下期
- 01版
- 02版
- 03版
- 04版
![](/uploadfile/epaper/202110/202110260701257395.jpg)
奏响奋进现代化新征程最强音—— 我县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五个示范引领”和“六个高”的新定位和新目标,发出了“面朝大海向未来、绿色转型作典范”的动员令,为我县今后的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学习宣传贯彻好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县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切实将市委部署要求转化为全县上下的实际行动,全面激发全县广大干群“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蓬勃激情,在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的现代化篇章中展现滨海作为。
勇担向海发展新使命
港城安置区(一期)、翻身河渔港码头等4个配套功能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月堤海景公园、灵龙湖生态公园、月亮湾大酒店等3个观光旅游项目全面建成投用……
锚定“向海发展”方向,我县步履铿锵,在视野格局上更进一步、在思想解放上更深一层、在目标定位上更高一筹,坚决扛起“立足沿海当先锋、开放沿海争作为、深耕沿海谋跨越”的光荣使命,陆海统筹步伐不断加快。
滨海港是实现盐城北部隆起的关键支撑。我县主动策应滨海港工业园区体制调整,一着不让投身港口建设,第一时间由县委副书记率领招商、服务两支专班进驻港口,快速突破疏港航道大桥拆除,迅速理清金光环评、国家电投土地收储解决路径。
坚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提速推进物流园等在建项目,重点突破符合滨海港产业定位和发展需求的项目,与深圳中投顾问、上海克莱登等18家招商代理机构全面合作,全力跟踪总投资50亿元的无锡三房巷PDA等在手重大项目信息,对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等2022年1月开工的项目、邻里中心消防验收等手续办理,逐一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员和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限时办结、倒逼推进……一系列“组合拳”快速亮出,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生动画卷在我县越发清晰地呈现出来。
绘制城乡融合新图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10月25日,记者来到八巨镇前案村新型农村社区,看到一栋栋徽派小楼整齐排列,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在微风中格外雅致。在村里的徐安伟服饰厂内,十几位妇女正围坐在桌旁,有的在给睡衣走针缝线,有的在包装装箱。在天凯皮件皮具公司内,记者看到的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在给一批出口日本的钱包安装拉链。“去年,我们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万元,村集体收入累计达200万元。”前案村党总支书记朱洪辉说。
我县聚焦“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国家级农业园区创建为引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立足黄河故道沿线特点,重点发展林果特经、四青蔬菜等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订单农业,推动万亩果园、万亩蔬菜等生产基地做大规模、做出特色,打造黄河故道沿线特经片区。开展粮食绿色创建,建设优质食味稻米基地,打响“滨鲜四海”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渠南优质稻米品牌片区。依托八滩酒香小镇、宋公堤、月亮湾、翻身河渔港等资源,规划设计梨花语休闲旅游、“滨八”S327沿线风光观光旅游等精品线路,打造沿海农旅一体发展片区。目前建成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5个以上,新通过认定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4个,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资格,建成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南京农业大学滨海黄河故道梨研究院,率先成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累计实施省市扶持村集体增收项目21个,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5816万元,村平近20万元。
滨海是名副其实的“淮河门户”,城镇建设步入“提能级”新阶段。我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系统提升区域综合承载能级。
助推港城建设,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大征地拆迁力度,招引医疗康养等功能项目,建设特色街区等生活配套设施。增强县城功能,接续发力棚户区改造,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城市快速路网,实现县城10分钟上高速,通过“微更新”“微整治”展现城市温度。优化集镇配套,常态化开展“卫生、秩序、违章”整治工作,对八滩等示范创建集镇,县级层面优先保障公益性项目建设资金,深度编排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功能配套工程。
创造民生幸福新生活
新改扩建学校34所、整体新迁建医院6个,新引进名校长、名教师38人;滨海港高铁站综合枢纽日臻成熟,新建提升街头绿地、口袋公园15个,完成26个重要道路节点绿化提升工作,新增绿地6.5万平方米;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销号“学位、床位、车位”等民生实事项目869个,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县树牢“人民至上”理念,把群众“表情包”作为工作“风向标”,将“群众没有不满意”作为最高追求,共创高品质的幸福生活。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教育上,实施义务教育“薄改2.0工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整合社会、财政资金提高县内教师待遇保障;在今年新增学位1.27万个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严格执行施教区招生制度。卫生上,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与镇区卫生院建成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加快“县院升三甲、中医院创三级、妇保院上二级”步伐。文化上,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提升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县博物馆年内开馆,文化馆、美术馆、大剧院明年投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天蓝水清地绿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县着力厚植生态底色,做好治污文章,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到2025年,实现污水管网覆盖率达100%、污水收集处理率超90%,入海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Ⅲ类以上、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超90%。做好增绿文章,完善城市林荫系统,打造沿海生态长廊,坚持生态河道“集中连片治理、整镇整村推进”,将生态护坡建设与发展草柳、苗圃等特色产业结合。生态名片越发亮眼,绿色版图不断扩大,老区人民的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