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记者走进通榆镇三元村,眼前是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红白相间的村居依河而建,清澈的小河两旁垂柳依依。“以前,小河的水浑浊,现在村里进行环境整治,河道清澈了,环境变好了,我们住得也舒心了!”村民陈爱民开心地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今年以来,我县以村(社区)为单位,从农民群众反映最现实、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将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治理和村容村貌美化作为主攻方向,整合力量,集聚资源,强化措施,持续推进开展“五整治一增绿”行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使农村全域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我县加大对高速、高铁和省道、国道等主干道两侧村庄的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垃圾“清零”行动,对辖区非规范垃圾堆放点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清理生活垃圾、村内沟渠、农业生产废弃物、乱堆乱建、废弃房屋残垣断壁和房前屋后积存垃圾,铲除卫生死角,实现对15个镇(区、街道)、300个行政村(社区)、596个自然村全覆盖。
“我们集中资源和力量,组织发动全县2132名村干部全部带头创建美丽庭院,促进户户比卫生、家家比干净良好习惯的养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投入1500万元,进一步对15个示范村进行人居环境再提升,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样板。”
随着我县“五整治一增绿”行动的持续推动,现在走进任何一座村庄,都可见绿树成荫,河道清澈,道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新农村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天场镇秉义村村民李小军家的院子里,小菜园绿意盎然,各种应季蔬菜应有尽有。“我家闲置了几年的卫生间,终于能用上了,于是我就把家里用的老旱厕扒了,还换土复垦,种起了菜来。”
李小军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村里结合农村废弃旱厕、圈舍拆除,对改造的厕所进出水管道进行整治维修,并对污水处置设施进行处理,使得所有改造后的厕所都发挥了很好效用。
据记者了解,各镇(区、街道)始终立足环境整治需求,坚持服务全覆盖、督查零距离,全力加快全面推进拆除农村废弃猪圈、无用旱厕,整治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和生活垃圾、黑臭水体,鼓励农户家前屋后增绿补绿。
目前,全县各镇(区、街道)、村(社区)都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列入当前工作推进的重要内容,自上而下建立了“督查暗访、微信公布、约谈问责”等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滨淮镇整镇推进拆除废弃建筑物试点示范;东坎街道、八滩镇、蔡桥镇等地及时制定出台《村庄长效管护实施方案》;通榆镇建立“三员合一”农村管护方式;天场镇积极探索建立“物联网+长效管护”的农村长效管护新模式,在秉义村试点数据乡村农村长效管控信息化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推动“五整治一增绿”行动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整治水平,建设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让每个乡村都美丽宜居,让每户农民都住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