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联动,筑牢口岸涉外疫情防控线
  近日,笔者在滨海港工业园区卫生室门外看到,参加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要求进行登记、检测;来自县卫健系统的检测人员正在进行采样。连日来,根据国家和省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要求,在做好“外防输入”的前提下,该园区进一步加强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深入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筑牢滨海港口岸涉外疫情防线。
  强化部门联动,确保防疫工作平稳可控
  为抓实口岸防疫工作,滨海港工业园区与盐城海关、县政府共同签订《滨海港开放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合作机制及联防联控应急方案》。《江苏盐城港滨海港区口岸开放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由县政府正式发布实施。相关责任单位始终以高度重视、高度警醒、高度负责的状态,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机制完善、措施到位。园区与盐城海关、盐城边检、县海事处、县卫健委等单位建立了滨海港口岸联防联控工作群,及时发布外轮靠泊信息,加强沟通交流,相互支持配合。
  “近期,针对水路口岸疫情防控环节,港区内的2个码头均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工作制度。把物资储备、入口管控、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码头作业人员健康监测、登外轮人员专班管理、消毒工作、宣传教育与培训等各项任务均分解到个人,压实防控责任。”县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重抓口岸管控,确保关键区域不出疏漏
  目前,滨海港口岸正在运行的泊位有4个,已对外开放的泊位3个(国电投煤炭码头接卸1号、2号泊位和北区通用码头1号泊位),完成吞吐量约650万吨,外贸吞吐量98万吨,外贸船舶停靠27艘次。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滨海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又该如何规范管理,守好“外防输入”这一重要关口呢?
  “对内、外轮我们均实行严格的分开管理,外轮作业人员实行专班管理制度,确保港口口岸涉外疫情防控工作全方位覆盖、无死角遗漏。”滨海港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实行空间全隔断。通用码头及国电投码头均设置了“三区两通道”(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及上、下船专用通道),并使用隔离带、栏杆等进行了相对的物理隔离,穿戴、脱卸防护服严格按规范程序进行,房间安装了监控设备。流程全规范。按照海关提前通报来船基本信息(船名、船籍、船员基本情况及健康状况、1月内停靠港口信息等)、来船海关锚地检疫、海关靠泊许可、来船靠泊、启动专班确定登船人员、登船人员防护后登轮作业、登船人员规范离轮后核酸采集、登船人员集中隔离管理等流程进行涉外轮的疫情防控工作。对涉外轮船员、相关垃圾、污水、排泄物施行不下船政策。
  落实服务全方位。对登轮作业人员实行专班管理,自登离轮后由登轮作业专车送至集中居住点隔离,单人单间闭环管理,增设视频监控设备。要求专班人员需在最后一次接触涉外轮后,居住点健康监测14+7天且核酸检测3次阴性后方可离开专班(现执行每周1、3、5检测,即至少检测9次阴性),专车送至居住地后继续居家进行健康监测7天。
  周密部署安排,确保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我们成立港口防疫专班,建立联防联控工作微信群,并实地察看临时隔离点、船岸隔离界面、登轮作业专班、疫苗接种及核酸检测等情况,排查防控工作的漏洞和不足并要求限期整改,坚决防止疫情发生。”滨海港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滨海港工业园区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管理责任予以划分。根据相关防疫要求,目前,园区机关、海兴集团及国家电投协鑫滨海发电公司、盐城港滨海港投资开发公司、海关、海事、边检协管全体工作人员的疫苗接种做到应种尽种。针对重点人群提高核酸检测频次,采取统一检测、分步安排的方式,确保辖区内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一线人员按照最新要求每3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下一步,滨海港工业园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扎实做好防控工作,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海关、海事、边检、滨海县卫健委等单位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加强登轮作业人员管控,特别是登轮作业专班、引航员、船代货代等,督促各责任主体及时通报人员信息、管理情况、核酸检测结果等,做到闭环管理;坚决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督促企业完善防疫基础设施,规范工作流程,加强防疫培训,做好消杀相关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人员队伍、检测能力、防控物资、隔离场所等应对保障,制定针对性的方案,适时开展演练,坚决守住防控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