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伍,终生是兵。对退役军人而言,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一辈子的军人担当。无论何时何地,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能够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市劳动模范、县关工委副主任刘军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7月31日早上7点多,刘军外出办事,由北向南准备过县城人民南路大桥时,只听马路对面“轰”一声,两辆电动车撞在一起。原来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女子,骑着电动车由南向北正常行驶去上班,经过人民南路大桥正下坡的时候,另一位五六十岁的大爷骑着电动车,沿着一条小路由东向西左拐上人民南路,直接向南逆行。由于两车速度又都比较快,来不及刹车,就撞到了一起,两辆电动车都飞出去几米远。当时女子摔倒在地,一动不动。
刘军一看,立即停好电动车,钥匙和包都没来得及拿,赶紧跑到马路对面,察看女子受伤情况。路过的人们也都停下来围观,“你这老爹爹,不要给自己惹事啊!”有的人说道。但刘军并没有理会,而是半跪下来大声对着女子喊“你怎么样了,听得见吗?”此时受伤女子已经处于半昏迷的状态,没有回应,而且头部左侧和脸上都是血,地上也流了一大摊血。
刘军赶紧拨打了“120”和“110”,告知情况。在医务人员和交警人员未到之前,他将受伤女士半抱着坐在地上,用手按着伤口,自己的手臂和衣服上都是血。“你们谁有什么止血的物品啊?比如纸巾或者棉布。”一个中年妇女拿来一包未拆的纸巾,一个中年男子掏出一块蓝色棉布说道:“我这是新的,赶紧给她包扎止血。”路人纷纷帮忙。
期间,受伤女子清醒了几分钟,刘军赶紧问其家人联系方式,然后联系上她的丈夫。女子迷迷糊糊地说心里难受,一直想吐。刘军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一边止血,一边喊她,不能让她睡着,不然会有生命危险。就这样一直半蹲着抱着受伤女子,等着救护车来救援。
这时,一个路过的中年妇女认出了受伤女子。原来这名受伤女子名叫李雪琴,路过的女子名叫汪海林,两人是天华欧松色纺公司员工。
不一会儿,救护车和警车相继到来,刘军和医护人员一起帮忙将李雪琴抬上救护车,并向救护人员告知受伤情况,可能是颅内出血。同时向交警讲述事故经过,留下联系方式,又打电话告知李雪琴的丈夫,其妻子已被送往县人民医院。他还记下汪海林的联系方式,以便关心事情后续情况,随后才骑车离开。
据记者了解,目前,李雪琴病情稳定,正在住院观察中。救治医生表示,“幸亏送得及时,不然颅内出血很麻烦,随时有生命危险。经过手术,现在病人已经脱离危险,左脸擦伤比较严重,也已经处理好。”李雪琴的丈夫联系到刘军,激动地说:“非常感谢您伸出了援手,要不是您,我都不敢想象后果。”“人命关天,不能见死不救。我只是做了一件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换了别人也会这样做的。”刘军说。
今年65岁的刘军,1975年从滨海参军,来到福建海军某部服役,从基层报道员成长为部队专职新闻干事,多次被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1989年,转业到地方后担任县委通讯站副站长,参与创办《滨海报》。2018年,退休后没有选择“享受”,而是选择一如既往的付出,担任县关工委副主任。多年来,刘军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初心不改,使命不忘,将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作为行为规范,帮扶结对孤残儿童、贫困学生、失足青年,多次捐款捐物、筹学费,帮助外地人顺利回家,鼓励刑满释放人员就业致富,树立生活信心,帮助贫困家庭筹集医药费……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位转业军人的本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