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田守尧陈洛涟夫妇在天赐场
  编者按:滨海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许多值得缅怀纪念的红色革命史迹。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本报自即日起,隆重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图说滨海红色故事”系列报道,采用省道德模范、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的深情讲述,回眸曾在滨海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敬请关注。
  2013年是新四军第3师8旅旅长田守尧、陈洛涟夫妇在小沙东海战中壮烈殉国70周年,我把发表的纪念文章寄给田守尧的战友、8旅首任政治部主任、开国中将李雪三夫人柏曼卿,柏曼卿老人对女儿李娅说:“你爸爸在田守尧同志去延安学习前,曾在苏北拍过他们夫妇的合影照片,快把照片发给徐振理同志”。这是我征集到的田守尧夫妇唯一的合影照片。
""
田守尧、陈洛涟夫妇当年在滨海留影。 (柏曼卿 提供图片)
  田守尧,1915年生,安徽省六安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5军团第78师师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7团团长、八路军第2纵队新2旅旅长。1940年,田守尧结束在延安的学习,奉命到华中参加敌后抗日斗争。临行前,他向毛主席辞行。
  1940年秋,时任八路军第5纵队2支队支队长的田守尧率领2支队进驻天赐场(今天场镇)。当月底,扩军至1000余人,在天赐场组建阜宁大队,并帮助盐阜区各县先后建立县大队,区、乡建立区中队、乡自卫队,增强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自卫能力。1941年初, 2支队5团指战员在我县三打季家圩。同年,参与宋公堤的修筑。
  田守尧的妻子陈洛涟,1919年生,浙江省乐清人。抗战时受地下党的影响加入中华民族先锋队。1938年12月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军部任参谋。之后调地方工作,曾在天赐场徐丹村开展民运工作。
  1943年,田守尧、陈洛涟夫妇北上延安学习途中,在我县境内与日军周旋,于同年3月16日从我县六合庄登船出海北上。3月17日,在赣榆县小沙东海战中,陈洛涟虽身负重伤,但仍然和丈夫田守尧一起,带头下海探路,不幸深陷水槽,夫妇俩壮烈殉国。
  田守尧等16位新四军指战员在小沙东海战牺牲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新四军某师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同志壮烈殉国》的报道。八路军第115师将小沙东海战烈士遗体安葬于赣榆县小沙东村,后于1944年7月7日,迁葬抗日山烈士陵园。
  2013年清明节,我组织陈洛涟的亲属来到赣榆县抗日山,当大家向田守尧、陈洛涟烈士敬献花圈时,突然天降大雨,鞠躬行礼只能在雨中进行。礼毕,我们到烈士陈列馆参观约40分钟后,天气晴好。纪念馆的领导说:“这样的天文气象,是上天以雨作泪和你们共同祭奠烈士!”
  我的堂兄徐振东是扬州卫生学校退休干部,他说:“1941年5月,陈洛涟同志在我的家乡从事民运工作,她介绍我伯父徐邦森入党之后,伯父又介绍我父亲徐邦傑入党。伯父曾任阜东县潘荡区区委书记,父亲任天场区副区长。因为民运工作需要,陈洛涟同志住在伯父家里。田守尧旅长经常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来到伯父家中。村里的小伙伴们看到黑马很好奇,追着马屁股拽马尾巴毛做二胡胡弦。为了我们不被黑马踢伤,田旅长总是和警卫员帮助我们拽到马尾巴毛。”
  我的大爹徐平今年已96岁,曾是新四军老战士、海军离休干部。他说:“我与陈洛涟同志相识,她是我们徐家另一名女共产党员徐邦莉推荐介绍给我认识的。陈洛涟曾亲自找我谈话,启发我的觉悟和对党的认识,她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