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场镇古老的潘荡庄边,革命烈士戴秉义纪念碑掩映在葱郁的苍松翠柏中。
“秉义村是以戴秉义烈士名字命名的。2013年12月7日,戴秉义的儿子戴克庄终于找到父亲当年遇害的确切位置,在射阳县大喇叭入海口,戴克庄面朝黄海,泪奔长跪,喊出了73年来的第一声‘爸爸’。每到清明时节,有很多党员干部、群众、师生来到这里祭扫,缅怀英雄。”该村老党员潘开超向记者介绍戴秉义烈士的生平事迹。
![""]("/uploadfile/epaper/202105/202105200643256146.jpg")
秉义村电商服务站一角。 (本报记者 邢馨 摄)
戴秉义,1918年出生在阜宁县潘荡乡潘荡庄(今天场镇秉义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天资聪颖,刻苦好学,以优异成绩同时考取省立苏州中学和省立石湖师范,可因家境贫苦,在老师和亲友的资助下,才进入石湖师范读书。在校期间,戴秉义受到党组织的教育,心中从此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6年,戴秉义追随中共地下党员、他的老师秘密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38年秋,抗战爆发后,戴秉义秘密加入党组织。他多方奔波,宣传党的革命主张,发动当地群众抗日。1940年,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抵达两淮地区,戴秉义听从党组织安排,告别相依为命的寡母和怀孕的妻子,踏上革命征程,赴任八滩区委代理书记。
八滩濒临黄海,土匪、海匪势力猖獗。1940年12月6日,八滩地区土匪顾豹岑纠合百余匪众武装偷袭区公署,戴秉义和同志们一起英勇还击,终因寡不敌众被绑上海船。他以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顶住非人的折磨,宁死不屈。1941年1月,匪徒在戴秉义身上绑上石头,残忍地把他投入黄海。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戴秉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3岁。为悼念英烈,烈士的故乡分别被命名为秉义乡、秉义村。
黄海潮声依旧,烈士精神永存。在秉义村电商服务站,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滨海特产。工作人员拿出一盒山芋干礼盒说:“这个产品质量好、价格实惠,在市场上很走俏。” 秉义村是远近闻名的电商产业村,该村采用“党支部+电商”模式,通过合作社收购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黄秋葵、白首乌、长豆角干、山芋干等60多种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秉义村充分挖掘邻近县城、交通便利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电商经济等,着力增强“造血”功能,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不断加快富民增收步伐。
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秉义村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大力提倡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结合村情实际,吸纳乡贤人士、返乡创业青年,共同组建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劝导、义务巡逻、“我为邻居做好事”等志愿服务,培育“邻里互助、文明和谐”的时代新风;扎实开展“好村民”“好党员”等先进典型评选,签订道德建设责任书,形成“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以传统文化的柔性滋养人心、成风化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我们秉义村现有人口738户、2932人,党员67人。粮食种植面积2500亩,以水稻、小麦为主;流转土地2100亩,引进投资建设了四季年华农业公园、苗木基地、林果基地、中药材基地等;新建新型农村社区一、二期,入住村民213户;带动长期务工人员150人、季节性用工300人。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18200元,带动村民发展致富。去年安装路灯180多盏,实现全村主干道亮化全覆盖;新扩水泥路3公里,新建电站2座,疏浚河道3条。今年正全力配合建设交投码头。今后,我们将继承戴秉义烈士遗志,开拓前行,勇于担当,以共产党人的初心,感悟烈士勇于牺牲精神的真谛,实现‘村庄美、村民富、村风正’的目标,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秉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善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