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殖铺就共富路—— 记江苏省劳动模范、县大林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蒯刚
  2006年,从泰州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蒯刚,回到家乡通榆镇舀港村办猪场、当兽医。经过15年回乡创业的风风雨雨,他从一个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成熟持重的县大林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今年4月,蒯刚获评江苏省劳动模范。
  昨天,记者走进大林生猪专业合作社,看到蒯刚正拎着桶给猪喂食。“玉米、稻谷、小麦、红薯再加上蛋白饲料,如豆饼、花生饼、棉籽饼等,另外每天喂食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数量和次数,使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吃得饱,睡得好,这样才能长得快。”蒯刚笑着向记者讲他的养猪经。
  “刚子,你快来我这圈里看看!我家那头快生崽的母猪,从早上起就不对劲,估计要生了,我有点不大放心呢。”在接受采访时,蒯刚接到个电话,他歉意地笑着说:“我要去接生了。”进屋拿起他的箱子,就去了河对面张大伯的猪圈。
  在舀港村,养猪的散户共有30多家,哪家猪有不肯吃、拉肚子的,以及母猪下崽的,都是这样一个电话就把蒯刚叫过去,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蒯刚有一个笔记本,记录村里养猪户的具体情况,只要谁家有一个电话,他就能立马找到有关情况,尽快去帮他们解决。15年来,像这样的小本子已经用掉了20多本,经他手接生的小猪已经记不清到底有多少。
  2007年,蒯刚自筹资金近20万元,在舀港村创建养猪场。在别人不解和家人担心中,生猪养殖场建起来了,但人也瘦掉一圈。养殖600多头猪,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辛勤的付出,得到丰硕的回报,那一年赚了30多万。
  “刚子养猪赚大钱了!”蒯刚没有隐瞒养猪收入,不少养猪户上门讨教经验,他给大家讲猪病怎么防治,饲料怎么配方,小猪怎么护理等等,已然是一位“老师傅”。看着大家伙眼中的希望,“我来办合作社吧!”这个念头一发不可收拾。搞调研、跑市场、办手续,经过努力摸索,大林生猪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8月成立。合作社从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为舀港村养殖户提供服务,为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不到两年时间,又有150户低收入户加入合作社,蒯刚为其中的13户农户提供4.78万元资金修建改建圈舍,帮他们赊欠13.76万元苗猪、17.8万元饲料,为全体养殖户提供全程防疫和销售服务。多年来,先后有近百户低收入户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合作社为了增加成员收入,建起饲料库2间、饲料加工厂3个,帮合作社成员引进良种母猪100多头,受到成员们的欢迎。
  为了有效地减轻畜粪污染,最大化利用畜粪,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蒯刚改建新建化粪池,安装了除臭和消毒设备设施,还提出《关于进一步科学利用养猪场猪粪资源,保护环境卫生的建议》,得到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由大林合作社牵头,配合县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帮助养殖户建设标准的规范化的圈舍和化粪池,控制了畜粪的污染,同时进行粪水、雨水的分流处理,加大养猪粪便在绿色种植中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一人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富。”这是蒯刚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仅自己养猪致富,还带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跟着他一起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