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点燃信念的明灯———天场开展红色文化“五进”活动侧记
  近年,天场镇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基层党组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涵,转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半年,该镇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14万元、规上工业开票销售7.36亿元、规上工业入库税收783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51亿元、工业投资4.98亿元,超额完成了双过半目标任务。

突出主题选内容

  该镇将读红色著作、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片、听红色报告作为红色文化“五进”的重要内容,营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红色文化氛围。组织编印《天赐场红色风云》6本系列丛书,向全镇所有党员干部和企事业单位、村组赠阅。精选《建党伟业》等主题影片,组织党员干部及中小学生观看。创作完成《红色天赐场》红歌,在百度音乐、搜狗音乐、QQ音乐等多家音乐网站公开发布推介,并组织各单位及中小学生学唱。
  该镇还把弘扬红色文化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把学习红色文化与打造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相结合,充分利用机关内部的工作简报、黑板报、电子屏幕、阅报栏、墙壁、楼道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经典内容宣传活动。通过组织红色文化专题学习会、座谈会、撰写理论文章等多种方式,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书法绘画比赛、革命经典著作诵读等活动,打造红色书香机关、红色书香校园。
  以“学习红色文化与业务练兵、劳动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相结合”为重点,进一步促进企业党员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亮身份、当先锋、讲奉献,用红色文化激励他们讲奉献、创佳绩。

打造平台搭载体

  该镇组织党史专家以“学党史、知党情、坚定不移跟党走”为主题,深入机关、农村、学校、企业党员群众中讲党课,宣讲红色经典文化。
  搭建教育平台。将展览馆、纪念碑、烈士墙、文化墙、英雄广场融为一体,兴建滨海红色文化纪念馆。全馆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紧紧围绕“一园三馆”,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和臧在新、田守尧、戴秉义纪念馆。规划建设红色文化影视基地和红色农庄。
  搭建学习平台。开展纪念杨庄战斗70周年、“铁军精神”交流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机关干部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举办“放歌红土地、崛起新天场”红色经典文艺演出等,让红色文化走进全镇机关。
  搭建传播平台。由老战士、老英模、专家学者组成红色文化宣讲团,计划到今年12月底前举办20场报告会。宣讲团将深入学校、企业、农村、社区,把自身革命经历与天场发展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干群学习传承红色文化,继承先烈遗志,投身到天场建设中来。镇教育办通过编印红色教育读本,让红色文化入教材、进课堂,向广大师生渗透红色文化元素,传播党的知识,坚定理想信念,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育人氛围。
  搭建推广平台。筹备以“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天场镇红色文化旅游节活动。设计包含红色文化元素的草鸡蛋、布鞋、山芋干等产品的“红色大礼包”,该镇14个村全部开设红色文化产品连锁店,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

开展活动增实效

  该镇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结合“十送群众”、大党课等活动组织专题教育,开展“千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活动,让全镇党员干部牢牢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红色文化纳入“三会一课”,组织机关干部阅读经典、搜集红色箴言。上好“红色党课”。利用红色文化大讲堂对党员群众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全镇1000余名党员干部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学习臧在新、田守尧、戴秉义等烈士典型事迹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做共产党员的模范代表和人民的合格公仆。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传红色精神、办民生实事”等活动,党员干部通过各种方式,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办理和解决实事、难事200多件。在昆山、常熟、无锡成功举办红色文化推介暨招商说明会,签约中恒制杆、无锡汽车零配件、天浩纺织、恒盛新材料等4个项目,总投资1.7亿元。
  坚持红色文化进企业,激发职工创业激情。引导企业党员积极参加“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各企业在弘扬红色文化氛围中,形成了“支部一面旗、干部做标兵,党员一颗星、员工齐参与”的创业局面。
  坚持红色文化进校园,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举行“红诗”擂台赛、“七一”校园红歌会等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师生在传承红色精神的过程中凝结红色情感。精心组织师生“走红路”,到新四军三师八旅24团团部等红色文化旧址参观。各中小学校还召开“我与先烈比童年”等主题班会3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