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委书记朱克江(中)在县委书记李逸浩、县长钱武华等领导陪同下,到东坎镇广垛村调研。 (本报记者 陈其龙 摄)
昨天下午,市委书记朱克江来我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和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副市长吴晓丹等随行。县委书记李逸浩,县委副书记、县长钱武华,县及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领导刘永轩、李杰、王海荣、王成松、梁志刚等陪同。
东坎镇兴庄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之一。在县及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新建了高效农业设施基地。在该村设施农业帮扶项目现场,朱克江认真向村和基地负责人了解项目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和村级集体收益情况。东坎镇广垛村是全县少数民族村之一,回族群众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经济薄弱村。在实施集体增收项目时,该村依托服务阵地、经营门面、农机合作和配股分红等途径,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取得良好成效。朱克江对该村大力实施集体增收项目、努力拓展集体增收空间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勉励该村要充分利用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做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文章;要充分利用毗邻县城在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兴办企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服务广大村民。随后,朱克江又走进村卫生室,向相关负责人了解卫生室运营情况。他希望,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预约服务,探索远程诊疗服务机制,更好更方便地满足村民看病需求。
“家里有几口人?”“生活怎么样?”“看病报销比例多少?”走进广垛村低收入农户吴国六家,朱克江与老人亲切拉起了家常。他询问老人身体、生活和新农保、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并勉励老人一家要坚定信心,相信生活会一天天好起来。今年53岁的吴坤明和妻子身患疾病,家庭困难。朱克江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当听说他的儿子正在读研究生时,朱克江说,孩子就是希望,困难只是暂时的。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朱克江指出,今年是省定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收官之年,能否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对全省新一轮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对全市圆满收官“十二五”、顺利开启“十三五”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立足全局,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毫不放松抓紧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朱克江强调,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扶贫开发主体责任,着眼高效,讲求实效,注重长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要进一步突出精准帮扶。精准解决扶贫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把土地出效益作为整体扶贫开发的关键之举;把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作为增强村级集体造血机制的治本之策;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一条扶贫开发的新路子。要摸清一本账,确保如期完成脱贫奔小康目标任务。要进一步集聚社会合力。发挥好各级帮扶工作队、市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民营企业及社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多渠道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要进一步造浓氛围。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大《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学习贯彻力度,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及早谋划“十三五”扶贫工作,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扶贫开发。
座谈会上,李逸浩汇报了我县脱贫奔小康工程实施情况。近年来,在扶贫开发中,我县以“完善收入账单制度,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放大点供菜单制度,精准拓展帮扶空间;健全实绩清单制度,精准评价帮扶成效”的“三单”思路为引领,以“低收入农户增收入、村级集体增积累、基层组织增活力”为目标,将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作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和推进城乡统筹会战的重头戏,合力组织,精准施策,取得了一定成绩,产生了一定效应。突出扶贫工作的精准,精准界定帮扶对象,精准锁定帮扶责任,精准设定公示阵地,夯实基层基础。突出扶贫要素的整合,强化资金要素整合、资本运作创新和政策要素协调,提升增收效益。突出扶贫方式的创新,注重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短线与长线相结合,扩面与提标相结合,不断增强造血功能。突出扶贫机制的优化,健全组织指挥框架,创新宣传发动方式,明确业务指导体系,完善项目推进举措,不断凝聚合力。
李逸浩说,下一步,我县将按照省市相关部署要求,乘风乘势、群策群力,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实现脱贫奔小康工程的圆满收官。加大项目扶贫力度,因户制宜、点对点帮扶,确保不让一个低收入农户在小康路上掉队。巩固扶贫工作基础。顺应资金使用、实绩认定“第三方评估”新态势、新要求,进一步评估帮扶项目的带动实绩、运行成效。积极做好扶贫验收准备工作。严格项目验收、审计及资金拨付手续,规范整理、系统形成项目资料,确保一次性通过省扶贫开发验收,向各级组织和全县百万干群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