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司法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部署,狠抓落实,全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全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拥护和赞誉。
积极履行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为了给全县脱贫攻坚提供法律保障,在全县初步建立起了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群众法律援助需求相同步的法律援助体系。在各镇(区)依托司法所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便利特殊群体更为快速有效的寻求法律援助;指导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残联、县人武部、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形成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镇(区、街道)工作站为基础,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的法律援助工作和服务网络。
全面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为了给脱贫攻坚奠定法律基础,选派律师、法律工作者担任全县各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村(社区)法律全覆盖。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村”活动,编印发放《宪法读本宣传册》《以案说法》《法在农村》等法治宣传资料,解答村民法律咨询,为群众释疑;积极开展农村“法律明白人”的教育培养,编印法律明白人服务手册,利用村民代表会、户长会等大力宣传婚姻家庭、精准扶贫、土地承包转让、外出务工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农法律法规,让群众懂法;通过集中学法和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使党员干部带头;结合脱贫攻坚大走访,积极向村民宣讲国家的政策,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思想脱贫”,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感恩意识和致富信心。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各基层所针对邻里纠纷、拖欠农民工工资、民事侵权等矛盾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对发展的矛盾隐患积极正面引导,对发生的纠纷及时调处化解。出生时就患有脑瘫症和四肢残疾的洪某,在3岁时被父母抛弃。已81岁高龄祖父为了给他治病,花费了14万元,在自己失去劳动能力和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求助法律援助,要求亲生父母履行对其抚养义务。经过多方调解,洪某的抚养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滨淮镇一家服饰公司老板拖欠工人工资40多万后,不见人影。县法律援助中心得知后,一方面安抚农民工,一方面找到公司老板耐心做工作,晓以拖欠农民工资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经过多日奔波,终于讨回了工人工资,及时化解了这起劳动纠纷。